我院举办“如何上好第一节课”主题教研活动
2月21日下午,我院在致远楼11号会议室举办了以“如何上好第一节课”为主题的教研活动。本次教研活动旨在提升教师教学水平,优化课堂教学效果,为新学期的教学工作奠定坚实基础。学院教师参加了此次活动,并分享了自己的教学经验与心得。

本次活动由胡静寅院长主持。她强调,第一节课是教师与学生建立联系的关键环节,直接影响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和后续学习效果。因此,如何上好第一节课是每位教师都需要深入思考和实践的重要课题。胡院长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,以《国际经济学》为例,详细分享了自己如何上好第一节课的经验。她从课程介绍、学习方法、考核方式和课程用途四个方面展开,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环节,帮助学生逐步了解课程内容并激发学习兴趣。她以当前最新的经济贸易形势、数据和政策为切入点,引导学生思考国际经济学的现实意义。通过从宏观到微观的讲解,学生不仅了解了整个学科的概貌,也对每一章节的具体内容有了初步认识,逐步明确了“为什么学、学什么、学了能干什么”的核心问题。胡院长的第一节课课堂内容生动有趣,通过层层递进的方式,引导学生逐步深入理解课程的核心价值。她的教学方法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,也为他们后续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。

随后,刘抒聪老师以《EDI电子数据交换实验》课程为例,分享了自己在第一节课中的教学经验。他强调,第一节课不仅是知识的传授,更是师生关系的初步建立,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动力的关键环节。刘老师建议,教师可以通过提问、讨论等互动方式,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并参与课堂。他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实际应用场景,向学生阐述EDI技术在行业中的重要性和广泛应用,让学生直观感受到课程的价值。他结合当前行业发展趋势和就业市场需求,向学生展示掌握EDI技术后的职业发展前景。通过这种方式,学生不仅能够明确学习目标,还能增强学习的内在动力。

郭鹏辉老师从课堂管理、课程介绍和课程重点等维度分享了自己的教学见解。她首先强调了课堂纪律的重要性,认为良好的课堂管理是高效教学的基础。在课程介绍方面,她建议在第一节课时,以清晰的逻辑和生动的案例向学生介绍课程的整体框架、课程重点以及学习意义,帮助学生快速建立对课程的认知。她认为,教师应在第一节课中明确告知学生成绩评定标准,例如出勤、考试、作业等各项占比及其具体要求。通过这种方式,学生能够从一开始就明确学习方向,有的放矢地规划学习进度,从而提高学习效率。

通过本次教研活动,教师们不仅收获了宝贵的教学经验,也进一步明确了新学期教学工作的方向和重点。本次教研活动的成功举办,为我院教师提供了一个交流学习的平台,也为新学期的教学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。未来,我院将继续开展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,不断提升教学质量,助力学生全面发展。